[中国股市] 中国股市继续大涨 从假期数据观察中国市场的信心
中国股市是否能带动楼市的复苏,消费者的信心回来了吗?疫后步履蹒跚的中国经济复苏之路是否出现了转折点?https://t.co/MuEbyPuzf8— BBC News 中文 (@bbcchinese) October 8, 2024
刚刚过去的中国“十一”假期以及长假前后一段时间对观察中国经济至关重要。A股继节前连续五天爆涨之后,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继续大涨;一线城市的地产商和中介在假期迎来“看房潮”;旅游业全面复苏;10月8日上午中国的发改委高调宣称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“充满信心”。
2022年末,中国放弃新冠“清零”措施,疫情期间遭受重创的经济此后没有迅速出现预期中的快速反弹,而是在一场“长新冠”中挣扎,物价、消费、服务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不尽如人意,这些经济数据都在描述一个事实——中国老百姓对经济前景,没有信心。
“没信心”成为过去两年的高频词,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境的所有症结,中国官方语境中出现一些新词来描述这一情况:“有效需求不足”、“社会预期偏弱”、“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”等等。
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,这个“十一”长假之前官方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,似乎让中国经济的形势明朗起来。
但也有专家指出,股市“买买买”的阶段可能很快就会过去,楼市还未站稳脚跟,长期看依然面临人口支撑的问题,但政策环境已经改变,中国资产经历系统性低谷的几年后,开始经历系统性重估。
股市高开
今日(10月8日)开盘,A股在国庆节首个交易日,迎来大幅高开:沪指高开10.13%,深成指高开12.67%,创业板指高开18.44%。
开盘后仅20分钟,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,较上个交易日此时放量超2400亿元,刷新此前9月30日创下的历史最快万亿纪录。42分钟后就超过2万亿的交易。下午开盘后,交易额继续攀高到3万亿元,再创纪录。
此后市场涨势有所回落,开盘一个小时后,沪指涨幅回落至2.75%,深证成指涨幅5.77%,创业板指涨幅10.98%。全天收盘时上证指数上涨4.59%,
但与A股不同,在中国国庆假期时,港股依然在交易,10月8日开盘后恒生指数盘中跌超4%,恒科指跌超6%。
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称,“(港股)可能会有一些获利回吐。但我不认为市场情绪有什么不同。实际上只是一个市场(A股)关闭了很多天,而另一个市场(港股)一直在交易。”
国庆七天假期,各方似乎都在期待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上涨,中国多个券商提前上班,帮助用户开户,花旗等外资机构纷纷发表研报,看好中国股市。
最具标志性的是美国投行高盛在10月7日发表题为《此时不买,更待何时?购买中国股票的10个理由》(If not now,when?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)的研报,指出自9月24日以来的中国政策对市场的回应与以往不同,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们所希望的,而且中国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。
“历史表明,中国股市本轮上涨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。”高盛的研报还称,政府已亮出底牌,自9月24日以来,中国政府公布了覆盖货币宽松、财政刺激、房地产市场支持和股市激励政策在内的超过10项关键措施,其量级、广度和全面性都极具里程碑意义,可与2008年的“四万亿刺激计划”、2012年德拉吉出任欧洲央行行长,以及2015年的“A股救市计划”相提并论。
美国银行分析师则在周一的报告中称,看好中国股市,但同时提醒“‘买入一切’的阶段很快就会结束,市场动能、财政支持、利润、美国大选和进一步的政策都是前景的一部分。
该机构表示,“消费股、地产股(和)券商股可能会获利回吐......大市值互联网和高收益国企是我们的首选投资对象。”
楼市黄金周?
上述研报也提到楼市,“目前中国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已有所完善,虽然还不是一些投资者所希望‘大火箭筒’那样的刺激措施,但(政府)应该会提高政策效能,更好地助力住房去库存。”
“十一”假期前,中国住建部开会称,支持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。上海、广州、深圳三个一线城市连夜跟进,使全国范围内的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降到历史最低位。
不错的新闻,我要点赞
还没人说话啊,我想来说几句
疯狂的刚刚过去的中国“十一”假期以及长假前后一段时间对观察中国经济至关重要。A股继节前连续五天爆涨之后,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继续大涨;一线城市的地产商和中介在假期迎来“看房潮”;旅游业全面复苏;10月8日上午中国的发改委高调宣称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“充满信心”。
2022年末,中国放弃新冠“清零”措施,疫情期间遭受重创的经济此后没有迅速出现预期中的快速反弹,而是在一场“长新冠”中挣扎,物价、消费、服务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不尽如人意,这些经济数据都在描述一个事实——中国老百姓对经济前景,没有信心。
“没信心”成为过去两年的高频词,也汇聚了中国经济困境的所有症结,中国官方语境中出现一些新词来描述这一情况:“有效需求不足”、“社会预期偏弱”、“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”等等。
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,这个“十一”长假之前官方出台一系列刺激措施,似乎让中国经济的形势明朗起来。
但也有专家指出,股市“买买买”的阶段可能很快就会过去,楼市还未站稳脚跟,长期看依然面临人口支撑的问题,但政策环境已经改变,中国资产经历系统性低谷的几年后,开始经历系统性重估。
股市高开
今日(10月8日)开盘,A股在国庆节首个交易日,迎来大幅高开:沪指高开10.13%,深成指高开12.67%,创业板指高开18.44%。
开盘后仅20分钟,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,较上个交易日此时放量超2400亿元,刷新此前9月30日创下的历史最快万亿纪录。42分钟后就超过2万亿的交易。下午开盘后,交易额继续攀高到3万亿元,再创纪录。
此后市场涨势有所回落,开盘一个小时后,沪指涨幅回落至2.75%,深证成指涨幅5.77%,创业板指涨幅10.98%。全天收盘时上证指数上涨4.59%,
但与A股不同,在中国国庆假期时,港股依然在交易,10月8日开盘后恒生指数盘中跌超4%,恒科指跌超6%。
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称,“(港股)可能会有一些获利回吐。但我不认为市场情绪有什么不同。实际上只是一个市场(A股)关闭了很多天,而另一个市场(港股)一直在交易。”
国庆七天假期,各方似乎都在期待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上涨,中国多个券商提前上班,帮助用户开户,花旗等外资机构纷纷发表研报,看好中国股市。
最具标志性的是美国投行高盛在10月7日发表题为《此时不买,更待何时?购买中国股票的10个理由》(If not now,when? 10 reasons to buy China equity)的研报,指出自9月24日以来的中国政策对市场的回应与以往不同,投资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们所希望的,而且中国央行正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。
“历史表明,中国股市本轮上涨可能还有更多的空间。”高盛的研报还称,政府已亮出底牌,自9月24日以来,中国政府公布了覆盖货币宽松、财政刺激、房地产市场支持和股市激励政策在内的超过10项关键措施,其量级、广度和全面性都极具里程碑意义,可与2008年的“四万亿刺激计划”、2012年德拉吉出任欧洲央行行长,以及2015年的“A股救市计划”相提并论。
美国银行分析师则在周一的报告中称,看好中国股市,但同时提醒“‘买入一切’的阶段很快就会结束,市场动能、财政支持、利润、美国大选和进一步的政策都是前景的一部分。
该机构表示,“消费股、地产股(和)券商股可能会获利回吐......大市值互联网和高收益国企是我们的首选投资对象。”
楼市黄金周?
上述研报也提到楼市,“目前中国在房地产政策方面已有所完善,虽然还不是一些投资者所希望‘大火箭筒’那样的刺激措施,但(政府)应该会提高政策效能,更好地助力住房去库存。”
“十一”假期前,中国住建部开会称,支持一线城市用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。上海、广州、深圳三个一线城市连夜跟进,使全国范围内的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都已降到历史最低位。


分享: |
注: |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|